咱们先说说啥是进销存账。简单来讲,进销存账就是记录企业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本账。进,就是采购商品,比如一家服装店进了一批新款衣服;销,就是把商品卖出去,像服装店把衣服卖给顾客;存,就是库存,店里还剩下多少没卖出去的衣服。而利润呢,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成果,说白了就是赚了多少钱。
进销存账的重要性:它能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商品的流动情况,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商品的采购、销售和库存状态,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比如,通过进销存账可以知道哪些商品销量好,哪些商品积压了,以便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利润的意义: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持续经营。计算利润可以让企业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是盈利还是亏损,还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在计算利润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整理进销存数据:要把一定时期内的采购数据、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都整理出来。以一家小超市为例,采购数据包括采购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等;销售数据有销售的商品名称、数量、售价;库存数据则是当前库存的商品名称、数量。这些数据要准确无误,不然算出来的利润就不准了。
确定计算周期:就是要明确计算利润的时间段,是一个月、一个季度还是一年。不同的计算周期会影响利润的计算结果。比如,一家水果店可能会按周来计算利润,这样能及时了解每周的经营情况。
区分成本和费用:成本是指与商品直接相关的支出,像采购商品的费用。费用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其他支出,比如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等。区分好成本和费用,才能准确计算利润。就拿一家餐厅来说,食材采购费用是成本,而餐厅的房租、服务员的工资就是费用。
销售总收入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商品获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销售总收入 = 销售数量 × 销售单价。举个例子,一家文具店卖出了 100 支钢笔,每支钢笔的售价是 10 元,那么销售总收入就是 100 × 10 = 1000 元。
注意事项:在计算销售总收入时,要确保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的准确性。有时候可能会有促销活动,商品的实际售价会低于标价,这时候就要按照实际售价来计算。比如,商场在搞活动时,一件衣服标价 500 元,但打八折出售,实际售价就是 500 × 0.8 = 400 元,计算销售总收入时就要用 400 元这个价格。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所花费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先采购的商品先销售出去。比如,一家食品店第一次采购了 100 袋薯片,进价是 5 元一袋;第二次采购了 200 袋薯片,进价是 6 元一袋。如果卖出了 150 袋薯片,那么销售成本就是 100 × 5 + 50 × 6 = 800 元。
加权平均法:先计算出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价,再用加权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得到销售成本。还是以上面的食品店为例,加权平均单价 =(100 × 5 + 200 × 6)÷(100 + 200)≈ 5.67 元/袋,卖出 150 袋的销售成本就是 150 × 5.67 = 850.5 元。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假设后采购的商品先销售出去。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用后进先出法,卖出 150 袋薯片的销售成本就是 150 × 6 = 900 元。后进先出法在实际中使用得相对较少。
除了商品销售成本,企业还有其他一些费用需要计算。
房租:这是很多企业都有的一项费用。比如,一家小商店每月的房租是 3000 元,这 3000 元就是一项固定费用,要算在利润计算里。
水电费: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水电产生的费用。像一家工厂每月的水电费可能要好几千元。
员工工资:给员工支付的报酬。比如一家公司有 10 名员工,每人每月工资 5000 元,那么员工工资这一项费用就是 10 × 5000 = 50000 元。
其他杂项费用:比如办公用品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一家办公室每月可能会花费几百元购买办公用品。
利润的计算其实就是用销售总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和其他费用。
公式:利润 = 销售总收入 - 商品销售成本 - 其他费用。假设一家商店一个月的销售总收入是 50000 元,商品销售成本是 30000 元,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等其他费用一共是 10000 元,那么这个月的利润就是 50000 - 30000 - 10000 = 10000 元。
利润分析:计算出利润后,还需要对利润进行分析。如果利润是正数,说明企业盈利了;如果利润是负数,说明企业亏损了。通过分析利润的变化情况,企业可以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成本过高、销售不畅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
在实际操作中,手动计算进销存账和利润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还容易出错。这时候可以试试建米软件,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计算进销存账和利润。建米软件能自动记录商品的进、销、存数据,根据设定的计算方法自动计算商品销售成本,还能统计各项费用,最终快速得出利润结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
以上就是关于进销存账怎么计算利润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利润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我听说好多做小生意的朋友都在头疼进销存账里成本咋算。这成本算不准,利润也就跟着糊涂了,所以大家都特别关心这个问题。下面咱就来好好唠唠。
采购成本:这是最基础的,就是你买东西花的钱。比如说你进了一批衣服,每件衣服的进价就是采购成本。这里面还得算上运输费、装卸费啥的,这些都得摊到每件衣服上,让成本更准确。
库存持有成本:东西放仓库里可不是白放的。有仓库租金,这是大头,仓库越大租金越贵。还有货物的损耗,像食品放久了可能过期,衣服可能会被虫蛀,这些损失都得算到成本里。资金被货物占着,本来可以拿去投资生钱的,这机会成本也不能忘。
销售成本:卖东西也有成本。比如销售人员的工资提成,你卖出去一件东西,销售人员会拿一部分提成,这就是销售成本。还有促销活动的费用,像打折、满减这些,也得算进去。
核算方法:常见的有先进先出法,就是先买进来的东西先卖出去,成本就按照先买的价格算。还有加权平均法,把所有进货的成本加起来,再除以总数量,算出一个平均成本。建米软件在成本核算这块就挺厉害的,能根据不同的核算方法准确计算成本。
朋友说核对库存数量可太麻烦了,一不小心就对不上,账实不符那可就乱套了。我就想知道有没有啥好办法能轻松点核对。
定期盘点: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来一次全面盘点。把仓库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数清楚,然后和账上的数量对比。比如说你卖文具,就把笔、本子这些都数一遍,看看和账上记的一样不。
日常抽查:不用每次都全面盘点,平时可以随机抽查一些商品。比如你卖水果,隔几天就看看苹果、香蕉的库存对不对。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积累太多错误。
出入库记录:每一次进货和出货都要详细记录。进货的时候记清楚进了多少,出货的时候也记好出了多少。这样通过出入库记录就能算出理论上的库存数量,再和实际库存对比。
使用软件:建米软件就很不错,它能实时记录库存的出入情况,自动更新库存数量。而且还能生成各种报表,让你一眼就能看出库存的情况,核对起来就方便多了。
核对方法 | 优点 | 缺点 |
定期盘点 | 全面准确 | 耗费时间和人力 |
日常抽查 | 及时发现问题 | 不能保证全面准确 |
出入库记录 | 可追溯 | 记录可能有误 |
我想知道好多企业老板都在纠结要不要花精力去做进销存账,它到底对企业有多重要呢?下面咱来分析分析。
掌握经营状况:通过进销存账,企业能清楚知道进了多少货,卖了多少货,还剩多少货。比如说一家超市,通过账就能知道哪种商品卖得好,哪种卖得不好,这样就能及时调整进货策略。
控制成本:能准确算出采购成本、库存成本这些,企业就能想办法降低成本。比如发现某种商品库存积压太多,就可以减少进货,降低库存持有成本。
计算利润:这是最关键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有了准确的进销存账,就能算出准确的成本,进而算出准确的利润。企业老板就能知道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
决策依据:企业要做很多决策,像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这些。进销存账能提供数据支持,让决策更科学。建米软件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进销存账,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重要性体现 | 具体作用 | 对企业的影响 |
掌握经营状况 | 了解商品销售情况 | 调整进货策略 |
控制成本 | 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 | 提高利润空间 |
计算利润 | 准确核算成本和收入 | 明确盈利情况 |
决策依据 | 提供数据支持 | 科学决策 |
朋友推荐说要多注意进销存账里容易出错的地方,不然利润算错了都不知道咋回事。下面咱就说说常见的出错点。
数据录入错误:这是最常见的,录入人员可能粗心大意,把数字输错。比如把进价100输成了10,那成本就差远了。还有可能把商品名称、规格输错,导致库存数据混乱。
出入库记录不及时:有时候货物已经进库或者出库了,但是记录没跟上。比如货物已经卖出去了,但是账上还没记,这样库存数量就不对了。
库存盘点不准确:盘点的时候可能会漏数或者多数。比如仓库里东西太多,盘点人员数晕了,就可能出现错误。还有可能对一些损坏、过期的货物没有正确处理,导致库存数据不准确。
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当: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算出的成本可能不一样。如果选择的方法不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就会导致成本算不准,利润也就不准确了。建米软件能避免这些常见错误,让进销存账更准确。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