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经营里,耗材的进、销、存是很常见的业务。那什么是耗材进销存分录呢?其实简单来说,分录就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用会计语言记录下来。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小文具店,进了一批铅笔,这就是“进”;把铅笔卖出去,这就是“销”;没卖完剩下的铅笔,就是“存”。而分录就是把这些进货、销售、库存的业务,用会计的方式记清楚。
理解分录的重要性:
准确的分录可以让老板清楚地知道自己店里的经营状况。比如,通过分录可以知道进这批铅笔花了多少钱,卖出去赚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库存。这样就能合理安排后续的进货计划,避免出现积压或者缺货的情况。
当我们采购耗材的时候,分录该怎么做呢?这里得分不同的情况。
1. 货到并付款
举个例子,小张的公司买了一批打印纸,货已经到公司仓库了,而且钱也直接付了。这时候分录是这样做的:
借:库存商品 - 打印纸(这里的库存商品就是公司仓库里实际拥有的商品,打印纸就是具体的耗材名称)
贷:银行存款(因为钱是从银行账户里付出去的)
假设这批打印纸花了 2000 元,分录就是:
借:库存商品 - 打印纸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2. 货到未付款
还是小张的公司,这次买了一批墨盒,货已经到了,但是钱还没付给供应商。这种情况分录就不一样了。
借:库存商品 - 墨盒
贷:应付账款 - 供应商名称(应付账款就是公司欠别人的钱,这里就是欠供应商的货款)
假如这批墨盒价值 1500 元,分录就是:
借:库存商品 - 墨盒 1500
贷:应付账款 - XX 供应商 1500
3. 付款但货未到
小张公司提前给供应商付了钱买一批硒鼓,但是硒鼓还在路上没到公司。这时候分录是:
借:在途物资 - 硒鼓(在途物资表示商品还在运输途中,还没到公司仓库)
贷:银行存款
要是付了 3000 元买硒鼓,分录就是:
借:在途物资 - 硒鼓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等硒鼓到了公司仓库,再把在途物资转到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 硒鼓 3000
贷:在途物资 - 硒鼓 3000
把耗材卖出去的时候,分录也有不同的情况。
1. 销售并收款
小张的公司把之前进的一部分打印纸卖给了另一家公司,对方直接付了钱。这时候分录要做两笔。
第一笔是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因为收到了钱)
贷: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就是公司主要经营业务赚的钱)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卖东西要交增值税,这是销项税)
假如这批打印纸卖了 2500 元,增值税税率是 13%,那么不含税收入就是 2500÷(1 + 13%) ≈ 2212.39 元,销项税额就是 2212.39×13% ≈ 287.61 元。分录就是:
借:银行存款 2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12.39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87.61
第二笔是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就是卖出去的商品的成本)
贷:库存商品 - 打印纸
假设这批打印纸的成本是 2000 元,分录就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
贷:库存商品 - 打印纸 2000
2. 销售未收款
小张公司把一批墨盒卖给了客户,但是客户还没给钱。这时候分录同样要做两笔。
第一笔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 客户名称(应收账款就是别人欠公司的钱)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比如这批墨盒卖了 1800 元,增值税税率 13%,不含税收入约 1592.92 元,销项税额约 207.08 元。分录就是:
借:应收账款 - XX 客户 1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92.92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7.08
第二笔结转成本,假设墨盒成本是 1500 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
贷:库存商品 - 墨盒 1500
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是很有必要的,看看实际的库存和账面上的库存是不是一样。
1. 盘盈
盘盈就是实际库存比账面上的多。比如盘点的时候发现多了 10 包打印纸,经过调查是之前入库的时候没登记清楚。这时候分录是:
借:库存商品 - 打印纸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等查明原因,经过批准后,再做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一般盘盈的耗材冲减管理费用)
2. 盘亏
盘亏就是实际库存比账面上的少。比如盘点发现少了 5 个墨盒,可能是丢失或者损坏了。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 墨盒
查明原因后,如果是正常损耗,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如果是有人赔偿,分录是:
借:其他应收款 - 赔偿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在实际工作中,手工做分录很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也不高。这时候可以试试建米软件,它能自动根据耗材的进销存业务生成准确的分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减少错误。比如进货、销售等业务发生时,软件会快速准确地做好分录,让会计人员省心不少。
以上就是关于耗材进销存分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相关业务。
我就想知道,很多人都在问耗材进销存分录到底该咋做。其实这在实际工作里还挺重要的呢。下面咱就来好好说说。
1. 购入耗材时
当企业购入耗材,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库存。一般来说,借方记“原材料 - 耗材”,贷方记“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比如说,公司买了一批打印纸花了 500 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那分录就是借:原材料 - 打印纸 500,贷:银行存款 500。
2. 销售耗材时
销售耗材就意味着库存减少,同时有了收入。借方记“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贷方记“主营业务收入”,还要计算增值税。要把销售的耗材成本从库存里转出来,借方记“主营业务成本”,贷方记“原材料 - 耗材”。
3. 耗材损耗时
在存放过程中,耗材可能会有损耗。如果是正常损耗,一般计入管理费用。借方记“管理费用”,贷方记“原材料 - 耗材”。要是非正常损耗,可能需要考虑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
4. 盘点差异时
定期盘点耗材,要是实际数量和账面数量有差异。盘盈时,借方记“原材料 - 耗材”,贷方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时相反,借方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方记“原材料 - 耗材”。处理差异时,再根据不同情况计入相应科目。建米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记录和管理这些分录,提高工作效率。
朋友说做耗材进销存分录可不能马虎,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咱来仔细瞧瞧。
1. 准确分类
要把不同类型的耗材准确分类,比如办公用品、生产耗材等。不同类型的耗材在会计处理上可能会有差异。分类准确了,分录才能做得准确。
2. 及时记录
每一笔进销存业务都要及时记录分录。不然时间长了,容易忘记或者记错。及时记录能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遵循会计准则
会计分录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比如在确认收入和成本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来进行。不能随意调整分录,以免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4. 核对数据
在做完分录后,要和库存数据、业务单据等进行核对。确保分录和实际业务一致,避免出现错误。建米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核对和监控,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
注意事项 | 具体内容 | 重要性 |
准确分类 | 区分不同类型耗材 | 保证分录准确 |
及时记录 | 每笔业务及时做分录 | 保证数据及时性 |
遵循会计准则 | 按规定处理分录 | 保证报表真实性 |
核对数据 | 与库存、单据核对 | 减少错误 |
我听说耗材进销存分录对企业影响还挺大的,咱来分析分析。
1. 财务报表方面
准确的分录能让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数据准确,利润表上的收入和成本数据合理。要是分录做错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2. 税务方面
分录涉及到增值税、所得税等税务问题。正确的分录能保证企业依法纳税,避免税务风险。如果分录处理不当,可能会多缴税或者少缴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成本控制方面
通过分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耗材的成本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成本高低,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比如发现某种耗材成本过高,就可以考虑更换供应商或者减少使用量。
4. 库存管理方面
分录和库存数据相互关联。准确的分录能反映库存的增减变动情况,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库存。建米软件可以通过对分录和库存数据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库存管理的建议。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重要性 |
财务报表 | 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影响决策 |
税务 | 涉及增值税、所得税 | 避免税务风险 |
成本控制 | 反映成本情况 | 降低成本 |
库存管理 | 反映库存变动 | 合理安排库存 |
假如你觉得做耗材进销存分录太麻烦,其实是有简单方法的。
1. 使用财务软件
现在有很多财务软件可以帮助做分录。像建米软件,它可以根据企业的进销存业务自动生成分录,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错误。
2. 制定模板
企业可以根据常见的业务类型制定分录模板。每次发生类似业务时,直接套用模板,修改相关数据就可以了。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定期培训
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他们熟悉耗材进销存分录的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也能让分录做得更准确。
4. 建立审核机制
做完分录后,安排专人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可以检查分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通过审核机制,进一步保证分录的质量。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