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商业活动里,咱们经常会遇到进销存损失的情况。简单来说,进销存损失就是在商品的采购、存储和销售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商品数量减少或者价值降低。其实这就好比开一家小超市,进了一批水果,在运输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磕碰损坏,在仓库存放时又有部分因为保存不当烂掉了,还有在销售时可能因为标价错误低价卖出去了,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损失。
这种损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经营状况。如果损失过大,企业的盈利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了解和处理进销存损失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采购损失
采购环节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如果出了问题,后面的事情都可能受影响。采购损失通常有几种情况。一是采购价格过高,比如采购人员没有做好市场调研,以比市场平均价高很多的价格购进了商品,这就直接增加了成本。举个例子,一家服装店采购一批衣服,由于没有对比多家供应商,以每件 150 元的价格购进,而市场上同款衣服平均进价只要 120 元,这每件 30 元的差价就是损失。二是采购的商品质量不合格,回来根本没法正常销售。比如进了一批电子产品,结果很多都有故障,只能退货或者低价处理,这中间的运费、时间成本等都是损失。
2. 存储损失
商品存放在仓库里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是自然损耗,像食品会过期变质,金属制品会生锈腐蚀。比如一家食品店进了一批面包,保质期是 3 天,如果在这 3 天内没有卖出去,面包就只能扔掉,这就是自然损耗造成的损失。是保管不善,比如仓库环境潮湿,导致纸张受潮发霉,不能正常使用。还有就是库存积压,过多的商品积压在仓库,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空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还可能因为市场变化导致商品贬值。
3. 销售损失
销售环节也可能出现损失。比如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可能是为了清理库存或者促销,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损失。还有就是销售过程中的退货换货,顾客因为商品质量问题或者不喜欢等原因退货,企业不仅要承担来回的运费,还可能因为商品被使用过或者包装损坏,只能低价处理。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也属于销售损失,有些客户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拖欠货款甚至赖账,这部分钱收不回来就成了企业的损失。
1. 发现损失
要处理损失,得发现损失。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比如一家便利店,每个月月底都要对所有商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看看实际库存数量和系统记录的数量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有差异,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价格异常等情况,也要及时反馈。
2. 查明原因
发现损失后,就要深入调查原因。这可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如果是采购损失,采购部门要和供应商沟通,了解商品价格和质量的情况。如果是存储损失,仓库管理人员要检查仓库环境、保管措施等。如果是销售损失,销售部门要分析销售策略、客户情况等。比如发现一批货物数量短缺,就要查看运输记录、仓库出入库记录等,看看是在运输过程中丢失了,还是在仓库管理中出现了问题。
3. 处理损失
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供应商的问题,比如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和供应商协商退货、换货或者索赔。如果是自然损耗,要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对于库存积压的商品,可以通过促销活动、降价销售等方式尽快清理。对于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的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或者与客户协商解决。在处理损失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以便后续核算和分析。
1. 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就是按照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来核算损失。比如一批商品采购成本是 10000 元,因为质量问题只能以 8000 元的价格处理,那么损失就是 2000 元。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能准确反映商品的实际损失情况。
2.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先计算出库存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价,然后用这个单价来核算损失。比如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多次采购同一种商品,每次采购的价格都不一样,这时候就可以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一个平均单价。假设企业第一次采购 100 件商品,单价是 10 元,第二次采购 200 件商品,单价是 12 元,那么加权平均单价就是(100×10 + 200×12)÷(100 + 200)≈ 11.33 元。如果有 50 件商品出现损失,那么损失金额就是 50×11.33 = 566.5 元。这种方法适用于商品采购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情况。
3.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对每一件商品的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较高、数量较少的商品。比如一家珠宝店,每一件珠宝都有独特的编号和成本,当某一件珠宝出现损失时,就可以直接按照它的实际成本来核算损失。
1. 优化采购管理
在采购方面,要做好市场调研,多对比几家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合理控制采购数量,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来确定采购量,避免库存积压。比如一家餐厅,要根据每天的客流量和菜品销售情况来采购食材,既不能采购过多导致浪费,也不能采购过少影响顾客体验。
2. 加强库存管理
对于库存管理,要改善仓库环境,根据商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存储条件。比如食品要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建立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制度,先入库的商品先销售,避免商品过期。定期对库存进行清理,及时处理滞销商品。可以利用一些库存管理软件来实时监控库存数量和状态。比如建米软件,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库存信息,自动预警库存数量异常,还能分析库存周转率等指标,为企业的库存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完善销售策略
在销售方面,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既要保证利润,又要具有市场竞争力。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销售技巧和服务水平,减少因销售不当导致的损失。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避免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的情况。比如一家企业在和新客户合作时,先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合适的信用额度和付款方式,降低销售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进销存如何做损失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效益。
我听说很多做买卖的朋友都挺头疼进销存损失的问题,我就想知道这进销存损失到底都有啥类型呢。
自然损耗:这就好比水果放久了会烂,粮食放久了会生虫,在存储过程中,因为物品自身的特性,会有一定的损耗。比如蔬菜,放几天水分蒸发,重量就会减轻。
人为失误:有时候员工不小心把货物摔坏了,或者在录入数据的时候出错,导致库存数量不准确。像仓库管理员不小心碰倒了货架上的商品,商品就损坏不能卖了。
市场变化:市场行情是不断变化的,要是商品的价格突然下降,那么库存的商品价值就会降低。比如电子产品,新款一出来,旧款就会贬值。
盗窃:这是比较让人恼火的情况,仓库里的货物可能会被内部员工或者外部人员偷走。比如一些贵重的小物件,很容易被顺手牵羊。
过期损失:像食品、药品等都有保质期,如果在保质期内没有卖出去,就只能报废处理。比如牛奶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再销售了。
建米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库存,及时发现可能存在损失的情况,减少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类型发生。
朋友说处理进销存损失可复杂了,我就想知道这具体的流程是啥样的。
发现损失:这是第一步,要通过日常的盘点、检查等方式,发现库存商品有损失的情况。比如定期盘点仓库,发现货物数量不对。
记录损失:一旦发现损失,就要详细记录损失的商品名称、数量、损失原因等信息。可以用纸质表格记录,也可以用软件记录,建米软件就能很方便地记录这些信息。
查明原因:要深入调查损失是怎么造成的,是自然损耗、人为失误还是其他原因。比如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看看是不是有人不小心损坏了货物。
审批处理:记录和查明原因后,要把相关情况上报给上级领导,等待审批。领导会根据损失的大小和原因,决定如何处理。
处理损失商品:如果是可以修复的商品,就安排修复;如果是不能修复的,就进行报废处理。比如一些小的机械故障商品,可以维修后继续销售。
总结经验:处理完损失后,要总结经验教训,看看以后怎么避免类似的损失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步骤 | 具体操作 | 注意事项 |
---|---|---|
发现损失 | 定期盘点、日常检查 | 确保盘点准确 |
记录损失 | 记录商品信息、损失原因 | 信息要详细准确 |
查明原因 | 调查监控、询问员工 | 客观公正 |
我想知道进销存损失核算到底有啥方法,感觉这挺重要的,算不好损失,企业的利润就没法准确计算。
实际成本法:就是按照商品的实际成本来核算损失。比如进了一批货,成本是100元一件,损失了10件,那损失就是1000元。
加权平均法:先算出库存商品的加权平均成本,再用这个成本乘以损失的数量。这样能更合理地反映库存商品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进的商品先发出,损失的商品按照先购进的成本来核算。比如先买的商品成本低,后买的成本高,损失的就按先买的成本算。
个别计价法:对于一些价值较高、数量较少的商品,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就是每件商品单独核算成本,损失哪件就按哪件的成本算。
估算成本法:当无法准确知道商品的实际成本时,可以根据经验或者市场行情进行估算。比如一些二手商品,不好确定准确成本,就可以估算。
建米软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自动进行损失核算,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核算方法 | 特点 | 适用情况 |
---|---|---|
实际成本法 | 简单直接 | 成本波动小的商品 |
加权平均法 | 合理反映成本 | 多种批次进货的商品 |
先进先出法 | 符合实际流转 | 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 |
假如你开个小店,肯定不想有太多的进销存损失,我就想知道有啥策略能减少损失呢。
加强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数量,避免积压过多商品。可以根据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需求,及时调整库存。建米软件能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进货。
提高员工素质: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比如让员工了解商品的特性,正确操作和保管商品。
优化物流配送:选择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比如选择有良好信誉的物流公司,确保货物安全送达。
建立预警机制:设置库存上下限、保质期预警等。当库存数量接近下限或者商品快过期时,及时提醒。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和趋势,避免因市场变化导致的损失。比如提前知道某个商品要降价,就减少进货量。
安装监控设备:在仓库等地方安装监控摄像头,防止盗窃等情况发生。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