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项目工期不断延后。项目的最后期限总是一延再延,原因包括计划不周、意外频发及业务复杂等。
解决对策:项目经理可以将可交付成果分解开来,要求项目团队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部分有价值且可衡量的成果,对风险较高的项目,时间可以设定得更短一些。
主要表现:项目需求不断变更。即使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还是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导致项目需求变更。
解决对策:在项目启动之初,应明确变更流程是如何操作的,让相关方了解未来的需求变更将要求项目团队再次发布项目信息。同时,需求发生改变之初,应让相关方了解它将对成本、利益和项目本身造成的影响,让用户或相关方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主要表现:项目中的决策摇摆。许多项目都建立在某个高层的业务愿景之上,而该愿景则是由若干尚未完成的"故事"大纲和业务章程组成的半成品。
解决对策:项目生命周期之初,就该确定谁是企业的所有者,谁决定最终的项目验收条件等。
主要表现:行百里,半九十。项目完成到90%时,进度报告可能存在若干问题,项目剩下的10%有多复杂依然是个未知数。
解决对策:当项目进度在相应的进度报告期间内停滞不前时,要好好想一想原因。
主要表现:项目中一切正常的假象。所有项目都会碰到阻碍和问题,如果这些困难没有上报,说明项目团队要么对项目探究得不够深入,要么是没有就相关信息进行沟通。
解决对策:项目经理需要仔细研究当前的项目进展和可交付成果,以确保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要旨所在。
主要表现:项目未设定阶段性的目标。没有阶段性可交付成果,预示着最终可交付成果的目标麻烦将至。
解决对策:在项目正处于下滑状态时,项目救助方案是一种旨在迅速改变其方向的阶段性的应对措施。
主要表现:项目中的人际沟通不顺利。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警示我们应该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解决对策: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会引发其他问题,包括质量不过关及贻误最终期限等。
主要表现:项目中出现过多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诚然是困难的一种,但是你也可以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决定是按下求救的按钮,还是认为这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予以承受。
解决对策:通过回答几个问题,对质量期望值及质量保证流程进行界定。
主要表现:缺乏项目报告工具。在宣布进度报告完全无用武之地之前,我们还需要考虑如果出了问题,必须依靠这些报告工具来解决。
解决对策:缺乏项目报告工具会导致问题被忽视,知道了就已经晚了。
主要表现:项目工期紧凑。有时建设单位会要求加快进度,这会导致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现象。
解决对策:与甲方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说明情况,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保障。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