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研究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设项目对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标准化和系统化。其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深化。目前,如何确保项目质量将成为每个项目质量监督员应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监督模式、提高监督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
一、定位准确,责任明确
每个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认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与岗位相匹配,使岗位与责任相对接。质量监督的定位是委托政府代表政府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监督职能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的作用。工程质量监督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管理,承担工作的监督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通过建立技术权威,不断增强执法权威
如何在监管岗位上树立权威,反映权威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创造自己的权威。只要工作职责履行良好,技术权威性高,我们的执法权威自然就能得到加强。如何建立权威?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质量。认真重视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监督人员能够掌握标准和操作程序。从加强项目质量监督人员的程序、规范和标准培训开始,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质量。
我们不仅要面向监督管理层面,还要面向一线运营层面,实现技术培训的制度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结合定期培训和专项培训、培训考核和现场检查、集中培训、研究、学习和交流,督促和指导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不断提高遵守相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意识,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行为准则,提高质量意识,不断巩固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懈努力,实施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反映我们的权威。
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最基本的保证,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继续对工程建设各方的强制性标准进行分级培训,进一步提高掌握和实施标准的能力。发现、纠正、处理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罚。以完善和完善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主体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程序和内部控制标准,使质量管理工作基于科学、标准化、程序、制度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一流工程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监督模式改革为主线,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科学把握和遵循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规则,加强工程质量监督薄弱环节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工程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
四、创新技术监管手段,改善监督方式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强有力支持下,我们已由眼看、手摸、锤敲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质量监管。我们要加快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确保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强化工程质量信息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是省建设厅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各地区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实现全省联网,通过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
五、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出台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办法和制度,要继续深化质量通病的综合治理。对住宅工程现场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加强监督抽查,强化对住宅工程竣工前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优化治理措施,列入巡查重点,强化工程监控,召开现场观摩会,采用现代技术,组织技术攻关等措施,通过工程质量过程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把关等手段,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