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 来源:建米软件
    • 2023-09-13 15:37:12

      处理质量问题的目的是消除缺陷或隐患,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确保正常施工。

      一、处理质量问题的应急措施

      项目中的质量问题是可变的,往往随着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一些细微的裂缝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构件断裂;一些局部沉降和变形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因此,在处理质量问题之前,应及时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性质,仔细观察和记录随时间、温度、湿度和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和裂缝,寻找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后果;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改变;对于可能发展成构件断裂和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应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在制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危险的质量事故,应首先关闭或设立警告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选择可靠的支持后,才允许进入现场,以避免人员伤亡。

      对于需要部分拆除的事故,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计划,严格防止原事故处理造成新事故,如梁柱,稍有疏忽会导致整个房屋倒塌。

      涉及结构安全的,应检查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并在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加固时,应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二是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要求

      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要求是:

      处理应安全可靠,无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注意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例如,由于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应消除浸水的原因,并制定防治浸水的措施。

      注意综合治理。我们不仅要防止原事故造成的新事故1,还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果结构承载力不足,可采用结构加固、卸载、增加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

      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直接处理事故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和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例如,当板的承载能力不足时,通常可以形成从板、梁、柱到基础的钢筋。

      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质量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处理得越早越好,比如裂缝、沉降、变形不稳定,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是经常重复处理。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

      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仔细检查事故的实际情况。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差异较大的,应当停止施工,发现问题的本质,采取相应措施后继续施工。

      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事故现场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应提前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保护措施,并严格检查和实施。

      三、处理质量问题的数据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具备以下信息:

      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等与施工有关的资料;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事故情况:事故时间、地点、事故描述、事故观察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稳定等。

      事故性质:应区分是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能力不足所造成。

      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