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数字化要跳出信息化思维,走向产业互联网思维。”——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1·企业家百人论坛”上,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黄奇帆,作题为《双循环下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主旨报告。
在报告中,他对建筑业数字化面临的困难、期待的发展思路、未来的长期规划,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他看来,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一对既紧密相连、又有所不同的概念。目前在建筑产业中还存在着混用的现象。简单理解,信息化是向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的流程要效益,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对建筑行业的自身的业务规则没有太大影响。而数字化则是要向建筑产业生态要效益,要激活整个建筑行业的数据要素,从而变革建筑产业的业务模式、甚至于是基本建造方式。
如果说信息化关注的核心是流程,数字化关注的核心就是商业模式,也就是建筑产业互联网。因此,数字价值的挖掘不是历史上的IT部门能够做的工作,而是整个建筑行业企业的战略调整,需要企业领导者改变思维模式,全方位地做好规划。
他建议建筑业企业: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数字化赋能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扫码可获取建米建工领域项目管理白皮书
以下为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黄奇帆的演讲摘要,引自《中国建筑报》。
黄奇帆
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但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尽管近几年建筑行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收窄,增速放缓,但是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却并没有降低,其规模也依然非常巨大,建筑业正在从快速增长期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超过34万亿元。新形势下,推动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今天的中国数字建筑峰会就是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而召开的。实际上,近年来建筑业在信息化数字化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建筑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供应链协同等的一大批相关企业,这些成绩我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想重点谈我对建筑业数字化发展的五点看法。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