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ERP项目推进困难,失败原因分析

    • 来源:建米软件
    • 2023-09-27 01:04:02

      ERP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简称,它基于信息技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它是一套成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能够实现工作自动化,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实施ERP软件系统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ERP软件系统的问题是什么,还是ERP实施出了问题呢?

      ERP实施前要做好基础管理

      在引入ERP系统时,所有参与方,无论是软件公司还是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都把ERP系统视为一种纯技术工作,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要顺利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标准化、数据化和流程化。ERP体系代表了企业全新的运作模式。

      企业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如何将企业战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和制度,是影响ERP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来实施ERP,就像在沙滩上建摩天大厦一样,随时有倒塌的风险。

      (1)“流程清”的核心是流程标准化

      企业的经营活动由许多流程组成,例如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和销售等。实施ERP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实施ERP时,企业应关注的重点是流程,而不是软件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和固定化是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此,缺乏流程标准化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将流程固化到ERP系统中之前,如果没有先合理化和标准化流程,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先流程标准化,后信息化"是ERP实施的基本原则。只有将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整理出来,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和书面化,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从"人治"提升到"法治"的层面,才能实现"流程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据准”在于准确计量和定额

      在ERP应用中,数据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有句话说得好:"技术占三成,管理占七成,数据占十二成"。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数据,ERP应用就无法发挥作用。如果数据错误,即使ERP系统上线了,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导致系统故障或中断。

      ERP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静态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期初数据,只有准确地输入静态数据到ERP系统中,才能确保ERP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否则,在最初阶段,ERP系统的账目就会出错。动态数据的情况更简单,就像俗话说的:"垃圾数据进,垃圾数据出"。因此,如果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希望ERP应用能提高效率就只是一种空话。因此,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步。

      (3)“规则明”在于制度规范化

      在ERP实施中,将ERP实施视为一种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运动,这是大多数ERP项目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ERP上线是一种重新分配部门和人员利益的过程,是规范化制度和自由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管理能力薄弱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无所依赖"或"有所不依赖"的"人治"管理方式,这种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与ERP实施所要求的"法治"方式相矛盾。

      例如,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明确或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时,利益冲突往往导致ERP实施失败,ERP实施也必然会失败。大多数基础管理水平低的企业,ERP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根源就在于此。因此,虽然整理了流程和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ERP能够顺利上线。为了确保ERP的顺利实施、上线和运行,必须使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的正确执行。

      解决基础管理薄弱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ERP的实施强调打好基础管理,并不是凭空提出的概念,而是符合ERP实施的要求。因为只有加强基础管理,才能使日常工作走上专业化、制度化的轨道。因此,希望加强基础管理的企业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和策略:

      (1)从流程标准化开始,建立明确的流程框架

      调查显示,许多准备实施ERP的企业在业务流程上仍然停留在“随意性强”的阶段。因此,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先将流程制度化、标准化和表单化。例如,首先建立以责、权、利为基础的流程框架,然后通过基础管理建设将企业的常规事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中,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2)从制度规范化开始,确保有规可依

      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事务变得复杂多样。如果此时企业的管理仍然处于“人治”阶段,那么困难将会非常大。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控制系统,使每个岗位、每个活动和每个时刻都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确化、措施具体化和控制过程化。最终,这将确保ERP的顺利实施。

      (3)认真做好定额和计量,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任何数据都是由一定的“量”构成的,因此为了准确地获得其真实数量值,必须做好计量工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因此也无法保证ERP系统需要的高质量数据。只有认真做好计量工作,才能确保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再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统计分析,就能制定出合理的定额,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高质量的ERP数据。

      实施ERP项目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部门的数据录入、引用和单据流转需要"同步"进行。特别是在实施的初期阶段,需要企业容忍人工操作和ERP操作之间的误差,不能因为这种"误差"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纠错工作量而认为ERP系统也不过如此,更不能因此放弃。只有坚持人工操作和系统操作的磨合几个月,系统才能正常运行。

      版权说明:

           1、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建米软件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立即删除;联系电话:400-8352-114

           2、文章版权:原文来自海客宝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