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品的进货、销售和库存管理问题。比如,你开了一家小超市,每天都会有各种商品的进货,也会有顾客来购买商品,到了一定时间,你还得知道店里还剩下多少货。这就是典型的进销存场景。简单来说,进销存就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采购(进)、销售(销)、存储(存)的动态管理过程。
为什么要用表格来记录进销存呢?表格是一种非常直观、简单的工具。它就像一个账本,能把进货、销售和库存的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你可以用 Excel 表格,把每一次进货的商品名称、数量、进价,销售出去的商品名称、数量、售价,以及当前库存数量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你随时打开表格,就能知道店里的商品情况,方便进行管理和决策。而且,表格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不需要复杂的软件知识,普通人都能上手。
确定表格的基本列
我们要确定表格需要哪些列。一般来说,最基本的列有商品名称、进货日期、进货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日期、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库存数量等。以一家文具店为例,商品名称就是各种文具,如铅笔、橡皮等;进货日期记录什么时候进的货;进货数量就是进了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进货单价就是每支铅笔、每块橡皮的进价。销售日期、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同理。库存数量则是当前店里还剩下多少商品。
设置表头和格式
表头要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每一列代表什么。比如,“商品名称”“进货日期”等。要设置好表格的格式。例如,日期列可以设置成日期格式,这样看起来更规范。数字列可以设置成数值格式,方便进行计算。为了让表格更美观和易读,可以设置不同的字体、颜色和边框。
及时记录进货详情
当有商品进货时,要及时把相关信息记录到表格中。比如,你进了 100 支铅笔,每支进价 1 元,进货日期是 2024 年 10 月 1 日,那么就在表格对应的“商品名称”列填“铅笔”,“进货日期”列填“2024 年 10 月 1 日”,“进货数量”列填“100”,“进货单价”列填“1”。这样,每一次进货的情况都能清楚地记录下来。
更新库存数量
记录进货信息后,要及时更新库存数量。还是以铅笔为例,假设原来店里有 50 支铅笔,这次进了 100 支,那么库存数量就变成了 150 支。在表格的“库存数量”列相应地进行修改。这样,就能保证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准确记录销售数据
当有商品销售出去时,同样要准确记录销售信息。比如,有顾客买了 20 支铅笔,每支售价 1.5 元,销售日期是 2024 年 10 月 5 日,就在表格对应的“销售日期”列填“2024 年 10 月 5 日”,“销售数量”列填“20”,“销售单价”列填“1.5”。
再次更新库存数量
销售出去商品后,库存数量会减少。还是上面的例子,原来库存有 150 支铅笔,卖了 20 支,那么库存数量就变成了 130 支。在表格的“库存数量”列进行更新。这样,库存数量始终能反映店里实际的商品数量。
计算进货成本和销售利润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进货成本和销售利润。进货成本就是进货数量乘以进货单价。比如上面进的 100 支铅笔,进货成本就是 100×1 = 100 元。销售利润则是销售数量乘以销售单价减去销售数量乘以进货单价。卖了 20 支铅笔,销售利润就是 20×1.5 - 20×1 = 10 元。在表格中可以通过公式来自动计算这些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分析销售趋势
观察表格中的销售数据,可以分析出销售趋势。比如,对比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数量,看看哪些商品在什么时候卖得好。如果发现某一种商品在某个季节的销量明显增加,那么在这个季节来临之前就可以多进一些货。反过来,如果某种商品一直销量不好,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减少进货量或者调整销售策略。
数据录入错误
在记录进销存信息时,难免会出现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比如,把进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输错了。这时候,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可以定期核对库存实物和表格中的库存数量,如果发现不一致,就要检查是哪里录入错误了。
库存数据不准确
库存数据不准确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商品丢失、损坏等。要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把实际的库存数量和表格中的库存数量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进行调整。要加强对商品的管理,减少商品丢失和损坏的情况。
虽然用表格记录进销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当业务量逐渐增大时,表格可能会变得复杂,管理起来也会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可以试试建米软件。建米软件在进销存管理方面有很多优势。它可以自动同步进货、销售和库存数据,避免人工录入的错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它能生成详细的报表和分析图表,让你更直观地了解销售趋势和库存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用表格记进销存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商品的进销存。
我听说很多人在用表格记进销存的时候,都不太清楚该记哪些信息。其实呀,搞清楚这些基本信息,对管理库存和业务很有帮助呢。下面我来详细说说。
商品名称:这是最基础的啦,得准确记录每一种商品叫啥,不然很容易搞混。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得知道自己买的是啥牌子啥类型的商品。
商品编号:给每个商品编个号,方便查找和统计。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一样,独一无二。
进货日期:知道啥时候进的货,可以了解商品的新鲜度或者使用期限。比如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卖啦。
进货数量:清楚进了多少货,才能合理安排销售和库存。要是进多了卖不完,就会积压资金;进少了又可能缺货。
进货价格:记录进货价格,能算出成本,对定价和利润计算很重要。只有知道成本,才能确定卖多少钱合适。
销售日期:了解什么时候卖出去的,能分析销售的时间规律。比如某些商品在节假日卖得好,就可以提前多备货。
销售数量:知道卖了多少,能掌握销售情况,看看哪些商品受欢迎,哪些不好卖。
销售价格:这关系到利润,不同的销售价格会影响最终的盈利。建米软件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管理这些信息,让记录和分析变得更简单。
朋友说库存盘点是用表格记进销存里很重要的一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咋做好。其实只要掌握方法,也不难的。
定期盘点: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盘点一次。这样能及时发现库存的问题,像有没有丢失或者损坏的商品。
实地核对:不能光看表格上的数字,要到仓库里实际数一数商品的数量。有时候可能会有出入,比如表格上记着有,实际却没有了。
标记差异:如果发现表格和实际库存数量不一样,要做好标记。然后再仔细查找原因,是记录错误,还是商品丢失了。
调整表格:根据实地核对的结果,及时调整表格上的库存数量。保证表格数据和实际库存一致,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库存情况。
分析原因:对于盘点中发现的差异,要分析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流程有问题。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
总结经验:每次盘点完,都要总结一下经验。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建米软件在库存盘点方面也能提供很多便利,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盘点工作。
盘点要点 | 具体操作 | 注意事项 |
定期盘点 | 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 提前安排好时间和人员 |
实地核对 | 到仓库实际清点商品数量 | 仔细认真,确保无遗漏 |
标记差异 | 对表格和实际数量不同的情况做好标记 | 记录清晰,便于后续查找 |
我就想知道很多用表格记进销存的人,会不会分析销售数据。其实分析销售数据能让我们了解业务情况,做出更好的决策。
计算销售额:把每种商品的销售数量乘以销售价格,就能算出销售额。看看哪个商品卖得钱最多,哪个最少。
分析销售趋势:对比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数据,看看是上升还是下降。比如这个月比上个月销售额高了,是为啥呢,是做了促销活动,还是市场需求变大了。
找出畅销和滞销商品:通过销售数据,能很容易发现哪些商品卖得好,哪些卖得不好。对于畅销商品,可以多进货;对于滞销商品,要想想办法处理,比如打折促销。
分析客户购买习惯:看看哪些客户买得多,他们一般喜欢买哪些商品。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做一些个性化的营销活动。
计算利润率:用销售额减去成本,再除以销售额,就能算出利润率。了解每种商品的利润率,能知道哪些商品利润高,哪些低。
对比不同渠道的销售情况:如果有线上线下不同的销售渠道,对比一下哪个渠道卖得好。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建米软件能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销售数据的分析,让我们能快速得到想要的结果。
分析内容 | 分析方法 | 作用 |
销售额 | 销售数量×销售价格 | 了解商品销售的总体收入 |
销售趋势 | 对比不同时间段销售数据 | 掌握业务发展态势 |
畅销和滞销商品 | 根据销售数量判断 | 合理安排进货和处理库存 |
假如你在用表格记进销存的时候,发现数据错了,肯定会很着急。其实别慌,有办法解决的。
及时发现:要经常检查表格数据,越早发现错误越好。可以定期核对数据,或者在做一些重要决策前,先检查一下数据的准确性。
找出错误原因:是录入错误,还是计算错误呢。如果是录入错误,可能是输入的时候不小心输错了数字;如果是计算错误,要检查一下公式是否正确。
修正数据:找到错误原因后,要及时修正数据。如果是录入错误,就直接把错误的数字改成正确的;如果是计算错误,要重新计算。
检查关联数据:一个数据错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的数据。所以要检查一下和这个错误数据有关联的其他数据,看看是否也需要修正。
做好记录:把错误的情况和修正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或者需要查询历史数据的时候,能清楚知道是怎么回事。
预防再次出错: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再次出错。比如设置数据验证,避免输入不合理的数字。建米软件有数据纠错和验证功能,可以减少数据错误的发生。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