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软件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技术引进方面相对滞后的软件管理理念仍然存在。企业意识到改进内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对高级软件项目经理的需求逐渐增加。一些成功的软件项目调查显示,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在项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质量概念中的两大要素是质量的相对性和质量的经济性。质量的相对性意味着不同用户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可能有不同的评价。质量的经济性强调了正确完成工作的成本是最经济的,而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将导致额外的支出和质量损失。因此,质量经济学成为软件开发管理的重要概念。
软件质量管理是管理者在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后做出的决策,以确保软件产品在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内达到标准。Crosby的成熟度模型提出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该模型包括初始层次、可重复验证的层次、经过定义的层次、得到管理的层次和经过优化的层次。每个层次都为过程改进提供了基础,但并不代表处于较低层次的组织没有价值,或者处于较高层次的组织可以放松。建立和控制当前模式的质量管理模型是组织进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质量管理中存在两种控制模式,分别是汇聚控制模型和反馈式控制模型。汇聚控制模型通过采用更多的方式来提高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在软件组织中,初始层次的组织采用自然选择的方式进行开发,而可重复验证层次的组织则开始进行控制和质量管理。经过优化的层次的组织有意识地应用汇聚控制模型来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反馈式控制模型是通过对性能进行衡量并根据结果进行控制的方法。管理者对项目进行计划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反馈。建立反馈式质量控制模型需要应用统计控制和度量分析等数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控制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和非线性因素的干扰。
在质量管理中,建立适合的控制模式和模型是确保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汇聚控制模型和反馈式控制模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管理者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质量管理。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