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项目成本,确保项目成本的准确性,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三超现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山区丘陵公路项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项目成本管理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如成本管理、投标人价格、部分新材料价格失控等,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建立完整的限制体系,使项目成本管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部门有很多政治问题。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多部门、多层次的工程成本管理机构,导致成本管理政策出台。例如,目前的成本咨询中介机构面临着不知所措的局面。建设、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对成本咨询中介机构的业务或资质有管理规定。成本咨询机构未取得上述部门的资格证书,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2.所谓的无基础招标和招标工程人为降价,导致工程成本扭曲。招标项目成本价格难以定义及其经营困难,使项目招标管理部门难以有效监控中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格,导致部门业主减少建设投资,利用建筑市场粥现象,人为降价,导致不合理低价,也埋下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3.工程设计标准难以控制,浪费严重。一些设计师缺乏责任感,人为提高安全因素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根据中标施工单位的要求,人工改变设计,提高标准,配合施工单位赚取超额利润。
4.部分新材料价格扭曲,导致工程造价虚假增加。新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尤其是装饰材料。由于信息不畅,价格差异很大。承包商利用部分业主的不知情,导致成本失控。
5.“三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争取项目能顺利通过,采取“化整为零”,尽管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若干对策
1.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通过计算竣工项目的经济指标,确定合理的项目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估算依据。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限额设计的实施,合理确定项目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确保建设项目的决策有足够的资金,不留差距。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中,应注意设计方案的控制和检查。对项目成本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原项目批准机构批准,未经批准增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3.加强工程预结(决)算环节的监督管理。针对工程预结(决)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除加强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外,还应将此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组织一次工程预结(决)算的检查。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