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洞察建筑业发展趋势,把握全球化经营范围,全产业链化经营模式,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低碳化经营理念

    • 来源:建米软件
    • 2023-08-25 16:49:56

      了解建筑业发展趋势,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营范围——全球化

      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我国的建筑承包商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虽然我国已经加入WTO十多年了,但是建筑业对外开放的门槛仍然没有完全放开,资质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虽然一些外资建筑业巨头如日本的清水和瑞典的斯堪雅等在国内设有代表处或公司,但是它们主要是与国内公司合作项目为主。目前这些外资建筑企业对我国建筑企业并没有构成威胁,但是随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建筑企业可能会凭借资本、技术、信息和装备等优势,通过投资和承建的联动,参与一些大型项目的竞争,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在其他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大型承包商通过兼并重组,瓜分和抢占市场。自从1978年国家建委和外经贸部建议我国建筑业“走出去”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已经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走出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失利。中铁建在沙特遭受了410亿元的亏损,中海外在波兰遭受了250亿元的索赔,利比亚战乱导致我国承包商损失近200亿美元。受到欧美主权危机的影响,当地建筑业低迷,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开始转向非洲、亚洲等中低端海外市场,挤压我国海外承包商的生存空间;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可能会持续存在并蔓延,对我国海外工程市场的安全造成威胁;一些地区的地方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也对海外承包商构成挑战。虽然外部挑战很多,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实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加强法律、金融、外贸和保险等人才培养,建立全球供应链,开展广泛的全球合作,并且招聘国际化的员工,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承包市场中傲视群雄。

      经营模式——全产业链化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大型化,高技术含量和复杂性也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业主对建设工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和集成,同时也希望转移风险,传统的承包模式正在逐步被工程总承包、国际投资、项目融资、国际信贷等综合合作方式所取代,EPC总承包和BOT等承包方式也越来越多。业主越来越要求承包商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项目的前期策划、项目融资、规划设计,到设备采购、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希望承包商能够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模式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建筑企业必须拥有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基于传统的施工业务,纵向整合价值链资源,从项目的前期投融资到后期的运营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这不仅是业主的要求,也是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已经成立了“特许经营”部门,并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来源。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开拓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后期项目运营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可以有效削弱建筑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生产方式——工业化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手工作业、粗放经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并存。虽然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但多年来,我国的建筑业一直依赖人口红利,并沿用传统的建造方式。随着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建造方式效率提升有限,整体技术进步缓慢,浪费问题严重,因此走向建筑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筑工业化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替代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特别适用于住宅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工业化的住宅结构体系和部件体系为基础,以标准化设计为引领,运用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住宅生产的设计、开发、施工、部件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建筑工业化中,尤其要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施工组织的信息化、工作流程的科学化、技术管理的规范化,有效实现精细化管理并提高住宅质量。

      经营理念——低碳化

      研究表明,建筑业约消耗了全球40%的原材料、40%的能量(消耗了美国电力能源的65.2%),建筑业的排放约占大气污染排放量的40%,建设用地占到土地供应的20%。随着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联合国对碳排放的硬性要求,建筑业在低碳时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建筑工程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重要方式,但也要学会与大自然更加和谐地相处。建筑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并推广标准化;要研发减少污染和排放、与环境更加和谐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系统,提高项目的精细化水平;尽量承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等绿色项目,打造企业品牌等方式,将可持续发展打造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不是被动地跟随潮流改变。(资料来源:建筑时报)

      版权说明:

      1、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建米软件观点或立场。

      2、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相关创作者,不代表建米软件的观点和立场。

     

      3、文章版权: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立即删除。删除联系电话:400-8352-114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