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施工阶段费用、施工器材购买费用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经常会发生变化,对工程施工进度不利。为了确保施工按时进行,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随着计价模式的发展,施工合同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一、施工合同的概念及其管理特点
合同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施工合同是建筑市场中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为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书面协议,是规范建筑业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订立施工合同并加强管理。施工合同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周期长。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施工周期越来越长。施工合同管理涉及施工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因此管理周期也越来越长。
2、内容多样化、复杂化、全面化。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要求造价人员不仅要了解建筑行业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涉及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工程投资和工程信息等方面,非常复杂。
3、影响因素多,可变性大。施工合同经常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发生变更,且这些变更是无法预见的,因此施工合同管理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
4、与经济效益相关,具有较大风险。施工合同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涉及范围广、时间长,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多且可变。由于施工合同的影响因素无法预见,增加了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
1、施工合同管理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签订公平公正、条理清晰、权责明确的施工合同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要管理好施工合同,首先要完整保存合同原件、补充协议、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其次,要时刻关注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并享有权利。
2、针对施工材料进行施工合同管理。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和管理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程预算中,施工材料采购费占工程造价的70%。如果不能管理好施工材料造价,就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整个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应关注建材市场动向,慎重选择施工材料。如需更换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处理已购买的材料,以减少经济损失。
3、工程量定额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的管理。对于规模较小、施工难度较小、工期较短的工程,通常采用定额计价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缩短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小,相对简单。
4、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的管理。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签订施工合同时,招标文件可以规定承包人以综合单价和综合合价的形式进行包干。综合单价和综合合价在工程建设中是固定的,不会因各种因素变化。招投标双方还应明确规定清单中未列项目的单价。通常情况下,如果未列项目与清单项目相似,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清单中对应项目的费用;如果未列项目与清单中项目没有相似之处,可采用定额计价。为避免因定额计价引发矛盾,施工合同签订时应事先达成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于合同中。
版权说明:
1、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建米软件观点或立场。
2、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相关创作者,不代表建米软件的观点和立场。
3、文章版权: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立即删除。删除联系电话:400-8352-114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