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户共创,福建信息工程管理系统迎来精确优化之旅

  • 来源:建米软件
  • 2025-05-15 11:29:52

1. 项目背景与用户共创的契机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福建某工程管理系统面临功能冗余、操作复杂等痛点。为打破传统“闭门造车”的开发模式,项目组首次引入用户共创机制,邀请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及一线操作人员组成“体验官”团队,通过深度参与需求调研与原型测试,推动系统精准迭代。

2. 共创模式的核心方法论

项目组采用“三阶九步”共创流程(见表1),确保反馈可量化、可追溯。其中,用户提出的“材料库存动态预警”需求,经技术团队评估后落地,使采购延误率下降37%。

表1:用户共创三阶九步实施流程
阶段 关键步骤 用户参与形式
需求挖掘 痛点工作坊、场景沙盘推演 现场模拟+线上投票
原型验证 A/B测试、眼动追踪分析 任务完成度评分
持续优化 月度迭代评审、异常数据溯源 建议积分兑换

3. 技术优化与业务价值双提升

基于用户反馈重构的“智能报表中心”,支持拖拽式自定义生成(见表2),平均节省数据整理时间2.5小时/日。同时,系统引入轻量化架构设计,使移动端响应速度提升60%。

表2:优化前后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项 优化前 优化后
流程审批耗时 48小时 6小时
数据查询准确率 82% 96%
培训成本 15人天/项目 5人天/项目

4. 长效运营机制的建立

为持续激发用户参与热情,项目组设立“金点子”奖励计划,累计发放奖金23万元。通过建立“问题-需求-功能”的闭环映射库,使系统迭代方向与业务场景匹配度达91%。

企业老板及管理层关心的常见问题:

A、如何评估用户共创带来的实际投资回报?

建议采用“隐性成本转化法”量化收益。例如,某施工企业通过参与系统优化,将原本外包的定制开发费用转为内部需求直通,年节省IT支出超80万元。同时,流程效率提升带来的工期缩短,可折算为每日0.5%的财务成本下降。需建立“用户贡献-商业价值”的对应模型,重点关注需求响应速度、错误率降低等可货币化指标。

B、如何避免用户意见泛滥导致开发资源分散?

关键在于建立需求分级机制。福建项目组采用“四象限评估法”,从实施难度和业务影响两个维度对建议分类。仅对高影响力、低实施成本的“速赢类”需求优先开发,中长期需求纳入版本规划。同时设置“用户代表委员会”,由各业务线负责人投票筛选核心需求,确保资源聚焦于关键痛点。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使开发效率提升40%以上。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