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普电子政务应用方案

  • 来源:建米软件
  • 2011-11-01 15:20:04
泛普对电子政务演化进程的理解

泛普认为,电子政务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政府借助于网络发布一些政策、法规、指南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仅仅局限于静态网站建设,静态信息发布及查询。

第二阶段:实现了网上信息的动态发布,更加体现了政府服务功能,通过各种自动表单的应用推进政府内部无纸化办公的发展。

第三阶段:政府与用户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内部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深入,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引入了信息门户的技术,将政府内部办公与政务业务集成起来,不同部门之间可进行协同办公,实现了外部公众与政务之间真正的互动。


(点击放大)
电子政务评估八大要点


评估电子政务绩效必须强调电子政务的应用,需要把握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及需求导向三个基本原则,但如何看待评估工作本身呢?

需要明确,评估是为接受教训和推广经验,是了解事务好坏的信息源,而不是为了“揪辫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在不同组织层次间操作,需要将各类人群的工作和其所在的组织职责连在一起,评估必须切实可行。为顺利执行评估,个人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八点:

第一,体系科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准确体现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因此,如何贯彻落实17号文件,如何准确理解电子政务目标,如何将对电子政务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到评估体系中,是评估优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高度透明。评估方法和过程必须透明,评估需要公开让接受评估的对象进行跟踪了解。如果评估的方法和过程不透明,大家就看不出评估什么内容,也看不出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透明度势必削弱评估的执行能力,甚至会葬送评估体系。

第三,统一口径。评估体系、指标和数据要易于理解,要有统一的解释,不能够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解释,另一个人用那种方式解释,不同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评估标准。

第四,能够比较。评估的数据结果在不同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之间必须具有可比较性,评估结果上需要拉开一定的差距,这样有利于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促进发展。

第五,时间平衡。电子政务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绩效评估体系必须能够反映电子政务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平衡,不同程度地体现电子政务的不同时期目标。

第六,竞争平衡。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一种竞争机制的形成,但最终结果是希望不同政府部门能够共同发展,既不希望挫伤积极性,也不希望产生恶性竞争,因此评估工作需要做到竞争平衡和协同发展。

第七,评估及时。评估的目的是为“找问题、促进步”,同时又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信息源,因而评估应该在需要之时就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而不是年度工作检查,更不是为完成任务。

第八,广泛支持。要想通过评估真正产生绩效,评估工作必须在评估范围内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理解评估的意义和作用。对评估指标和评估结果的调整,无法弥补由于对评估工作的不理解而造成的偏差。

信息时代的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


如何在信息时代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效率与当今的热门话题电子政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政府在信息化后通过改善IT基础设施和加强服务传输机制来提高管理效率。后者是政府管理机构如何应用电子政务来实施信息化的工程。

目前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这样一种挑战:在预算不变甚至日益减少的时代,需要提供日益广泛的公众服务。正是这种挑战促使政府采取措施,转变其目前处理业务的基本方式。寻找新的途径来减少非核心支出与核心支出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政府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更加有效率和有力度。

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在传统上并没有把IT基础设施的购置视为一种投资或一种管理职能变革的因素。但是,现在需要建立一个以公众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就不仅需要政府的机构进行改革,更需要管理职能的变革,以确定和改善为公众服务的范围。

在信息化时代政府机构需要通过机构改革和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以消除冗余机构和人员,减少重复的投资和建设,来降低管理成本。EDS的政府企业体系结构解决方案(GEAS)正是帮助政府应对挑战的有效工具。它基于特定的公众环境和组织化的企业体系结构成熟度,以模块化方式使用。

企业体系结构必须是动态的、可持续的和“可操作的”,即可运用到日常的企业经营中。简述企业不断演变的现状和未来“要求”状态是一种动态文件。这种可操作的企业体系结构优势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以公众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目标。通过发挥可重复使用的业务过程、数据和信息技术组件的优势,确保提议的投资在机构内和机构之间不会重复,提供实现效益和价值的计量方法和量度,从而节省时间和预算。

采取EDS GEAS方法可以建立一个有形、可使用和可操作的企业体系结构。帮助政府部门确定和强调共享业务、IT和服务组合,推动机构内部和政府间的标准过程、系统、数据和技术,消除冗余的过程和数据。

什么是企业体系结构?企业体系结构(EA)不仅是技术体系结构,它包括业务体系结构(业务过程)、系统体系结构(支持信息技术的结构)和一种描述了这些体系结构在发生新生事物时如何互动和变化的明确关系。一个组织的企业体系结构(EA)与城市规划相似,城市规划者致力于保留有生存力的旧资产,替换已过时的资产,并增加新资产——所有这一切都处于同一个基础结构之中。城市规划(企业体系结构)让规划者把资产有序地连接起来。当发生变化时,规划也随着变化,以表述当前的城市结构。

要改变或重塑城市的任何部分,就要考虑城市规则的问题。要改变或变革组织,就必须考虑企业体系结构。作为机构和部门建立和维持业务策略、业务过程、信息技术策略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明确、高效和最新的关系的手段,企业体系结构为企业蓝图中为了达到变革的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投资决策和效益提供了方法。确定企业体系结构包括建立表达上述各项关系的模式和支持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包括创新联合、技术政策和过渡计划。大部分描述这些决定因素间的关系的企业体系结构模式是静态的,不容易更新。这点与城市规划相似,每次变化都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新计划,在城市结构的任何部分发生变化时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新计划。

EDS GEAS的优势包括:

可以提供将业务与信息技术战略结合的动态的、持续的企业体系结构,而且可以在EA初始启动后长期受益;

提供“速击”方案,解决诸如减少在早期的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合并服务器;

·提供长期的信息技术战略、未来的业务和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提供一份企业管理体系结构和转型计划;

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在企业内和企业间展示企业相关的现存和所需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技术关系;

利用结构工具提高决策效率和企业变革的管理;提供利用模型来测评变革对企业产生影响的能力,通过建模和必要时的模拟检验可选项;

通过一个控制的知识库,创建置于严格外形管理下的EA的所有人工制品和工作产品;

·将EA活动和企业其它关键的业务流程相整合,包括财务管理(预算、投资和证券投资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性能管理以及系统或应用程序管理和开发;

通过支持不同的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彼此整合来统一业务和信息技术环境的管理,以此提供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组件如何相互适应的理解。它清楚地诠释了商业需求、规则和执行之间的关系。

使用EDS GEAS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特点:

模块性——GEAS允许用户可以在EA流程中的任意点进入。如果用户已经有了EA,或者有了EA的一部分,GEAS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交付一个完整的或部分的EA。

可用性——为“操作”EA的业务领导人以及执行者提供决策支持能力。

框架的中立性和灵活性——可帮助用户使用任何行业标准工具和框架来开发EA。

·RightStep 是GEAS的核心——拥有8年成功的记录,已由EDS取得专利权并经时间检验的EA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国外政府机构总结出,实现电子政务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作方式。如何利用EDS开发的一套可以持续使用的企业体系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的管理,多快好省地为公众提供服务才是政府进行投资和改革的根本目的。

把脉中国电子政务急症


我国电子政务已走过了10多年的时间,各级政府机构也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一个虚拟论坛,请来电子政务专家和IT服务商IBM,为电子政务建设诊断把脉。

我国电子政务已走过了10多年的时间,各级政府机构也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一个虚拟论坛,请来电子政务专家和IT服务商IBM,为电子政务建设诊断把脉。

目前很多地区在推进电子政务时依然存在“换皮不换瓤”“内外两张皮”的现象,有的地方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内部的流程和组织机构并没有做适当的调整。那么到底应如何来权衡技术和体制之间的关系?

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汪玉凯教授:这两者的核心,或者难点,绝大多数人认为不是技术,而是政务。因为实现政府信息化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也趋于成熟,而政务方面问题的解决,则要复杂的多。既然体制问题才是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把解决政府管理中的体制、制度方面的障碍,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为政府信息化不断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并提供体制保障。

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技术重于制度,还是制度重于技术,则因时而异,需视情况发展而定,但切忌用技术手段去固化政府行政管理程序。采用的信息技术也不是越先进越好,以适用经济的技术为宜,对所用的技术规划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务必做到三个结合: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同政府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同政府机构变革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改革创新,是发展电子政务的题中之义。

在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或者从政府角度考虑,他们应该想清楚哪些问题?包括资金和技术等应如何考虑。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顾问施 F:政府部门对自己本身转型其实是有思考的。一般政府部门都会考虑到,启动项目的计划和具体的举措、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具体的进度控制、各个部门如何合作等。

同时,我要着重强调,就是必须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回报来思考。这一点对企业来说不是问题。而对政府来说,我建议可以从四个步骤来把握它。

首先,政府要十分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以及回报;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即由哪个部门来牵头这项工作。至于如何挑选这一牵头部门,主要是看该部门的责任是否合适做这件事,是不是有真正的权力,是不是能为整个项目担负责任;第三,政府应该先确定项目的预算,然后具体分析需求,制定合适的规划。最后还得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支持项目的进行。这些都理顺之后,才轮得到真正的方案实施。

在做以上这些工作时,容易出现一个误区:上马一个项目,首先想到的是上投资、上硬件、上人员等。其实,在项目前期有很多属于策划的工作要做。如果在前期实际策划层面,能够做得准一些的话,将使后续的实施工作减少很多麻烦。

目前各省市、各部委的电子政务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其他软硬件集成技术与产品差异很大,自成一体,数据格式也是各不相同,甚至于一个区域或一个系统内的办公与业务交换、协同、共享也无法实现,更不用说地区间或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了。那么IBM在互联互通方面有哪些建议?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顾问施 F:其实这个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并不是中国,而恰恰是美国。因为美国的信息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它有很多应用采用的是早先的大型机,多年来积累了各个品牌的各种系统。所以,美国政府要想整合的难度非常大。对中国来说,信息化起步相对晚一点,这方面的包袱反而少一些。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另外一个误区。我们发现很多组织机构在深化信息化时,都提到要保护投资,希望在原有的基础或平台上进行信息化改造。但别忘了,信息化技术本身发展很快,有时候对一些旧系统的整合、改造的难度比重新建设一套新系统还要困难许多。这一情况下,放弃原有基础或平台反而是理智的决定。我们看看PC的发展就会明白这一道理。如果6年前买了一个PC,现在要升级PC系统的话,这在原有基础上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电子政务建设要想避免这种升级的尴尬,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整体考虑电子政务理念,并在各个局部协调发展,而不是任由各个部门分散进行,然后再来整合。

补充一点,实际上“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发展”和“重建系统”,到底哪一个更有价值,也是需要论证的话题。政府部门可以论证到底哪一种方法是合适的,这也体现了所谓“论证和规划”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有其特殊性,既要保证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开性,同时又要保证政府部门内部工作的安全性,这就给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那么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应如何规划呢?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顾平安:首先要进行安全、成本、效率之间的权衡。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其次,要根据安全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效的安全政策。

政府需要很强的整合能力,而对于实施方来说,它的整合电子政务能力也非常关键。后期的整合方面应该做哪些考虑?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顾问施 F:整合的问题很复杂,现在IT信息化建设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的应用,做一个电算化,用一些编程的手段,找一些专业人员就完成了,也不再有后续的服务等问题。现在信息化发展那么多年,已经没有那么简单的项目了,之所以复杂,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的变化都大大加快了,因此,要想后期可以方便地整合,实施之前就需要前期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规划为什么重要呢?有点像一个工程的设计,实际上如果工程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设计必须占到一定的比例,这对后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政府部门应该分清各方的责权利。也就是加强合同管理,合同双方都要切实的履行其责任和义务。这一点能够严格把关的话,有利于整个项目能够走在正常的轨道上。

有用户提出,自己的办公室有十几个部门,想把十几个部门的信息全放在网络上, IBM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帮助政府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和应用共享?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顾问施 F: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发展信息化相对领先,比企业方面发展快5年左右的时间,更何况现在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仍然相当大。现在政府遭遇到了整合共享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看待它。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先把自己的业务信息系统建好。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有它的核心业务。只有这种业务系统运行起来,政府部门才能收集数据,才谈到上要做到“数据和应用共享”。这是一个数据和应用共享的前提基础,如果政府部门连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没有建好,根本无法进展到部门互联的下一步。

第二,要重视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我们知道,对每一个政府部门来说,它掌握的信息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责任和权利。但是从信息交互的角度来说,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很有可能“不平等”:你需要的信息可能很多,而交出的可能非常少。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信息共享上的“不平等”。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信息在原先是保密的,共享起来有各种的障碍。但不管怎样,大家得有信息交流的意识,为以后的电子政务发展打下基础。

实际上,真正跨部门地建立统一平台,或者信息交换平台,我觉得可能还为时尚早,但只要每一步都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坚持技术上先行就绪,那么随着应用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跨部门的高度整合应该会实现。

其实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做出了成果,典型的如海关和税务部门。像海关部门,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联网,在整合方面做得比较深入。当然,即使每个政府部门的自身发展水平都赶上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还会存在某些障碍。我觉得,这确实需要高层次的领导部门来协调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和整合。今后二三年,我们也许能看到这方面的进展成果。

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政府机关更多地强调电子政务是提高内部办公效率的一个手段,而恰恰忽视了政府的核心职能在于“服务”公众,而非“管理”内部。

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汪玉凯教授: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已开始由“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其整体功能也应该定位在构建一个“管理服务型”的体系,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社会、市场,特别是对自身的管理,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以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电子政务进入集成阶段


发展中潜藏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一批如“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盾工程”这样的大型项目从根本上带动了国内电子政务市场的发展。而电子政务的实施也为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过在电子政务发展的热潮中一些潜在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信息孤岛”问题,而这一问题直接给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发展障碍。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其中主要反应为四个现象: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由于自身存在诸多问题而应用不足。

因此,这就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企业与政府合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IT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其实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宏观政策是环境,政府部门是主体,政府必然发挥主导作用。IT厂商和应用集成商则根据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用最好的技术和服务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这种配合是互促互进的。

双赢的解决之道

一般而言电子政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府部门的内网和MIS系统,提高自身的办公效率,二是政府的Web网,面向公众发布信息,三是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目前在前两个方面已初见成效,第三个方面还有待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而这也意味着这一市场还具有非常庞大的发展潜力。据分析,未来5年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投入规模可能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这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而那些具有实力的企业也有了继续大展鸿图的天地。

Sybase中国区政府和零售制造售前总监刘翔认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重点已经从‘建设为主’向‘整合为主’做战略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据他介绍,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今年电子政务的一个建设方向就是集成。“以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为了一个单独、孤立的任务而建立,而现在面临跨部门办公的需求,因此协同部门功能,使内部流程更加通畅就是集成所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建设电子政务平台还应更注重规范统一。同时企业在帮助政府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今后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应提供比较方便的信息转换和接入技术以帮助政府机关走出当前困境。

据了解,Sybase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域有很全面的解决方案平台,可以解决各级政府分级别、有层次的数据存储和同步问题,同时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发布,另外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方面,Sybase的解决方案更加具有优势。

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回应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要走很多弯路,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上。如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网络安全威胁、立法和标准化滞后、国内IT企业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和专业人才缺乏等。

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回应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给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

电子政务建设亟待总体规划

从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来看,电子政务建设完全是两条线,一条是各省、市、自治区各自建设的横行网络体系;另一条是各部委纵向各自独立建立的行业管理网络体系。这两条线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制定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缺乏国家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没有进行统筹兼顾,各自为政,造成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越到基层,条块分割现象越严重,越难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造成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系统间共享很难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

网络安全威胁电子政务基础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硬件、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给我国的网络安全留下严重隐患。

我国对发达国家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发达国家对我国限制和封锁信息安全高密度产品,据可靠消息,美国方面出口中国的密钥芯片都留有一个口,供美方随时启动,出口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统只有C2级,是美国国防部规定的8个安全级别之中的倒数第三。国外最新研制出的计算机“接收还原设备”,可以在数百米甚至数公里的距离内接收任何一台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计算机屏幕信息。所以有专家认为,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无安全可言,犹如一幢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前后左右及屋顶都是铜墙铁壁,但基础是沙。

立法滞后难以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立法滞后,目前还没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比如电子签名的立法问题在我国还处于学术探讨或立法研究阶段。立法的滞后成为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包括电子签名、电子文件、数据保护和身份认证等一系统问题。目前我国也出台了部分管理规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上都是部门法规,由于是各部门根据本身利益或强调本部门的职责范围而制定的法规因而带有某种局限性,有时还会出现重复规定和自相矛盾现象。尤其是目前计算机犯罪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对计算机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不够系统、集中不够全面,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

技不如人难以应对全球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IT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的强势国外竞争者与日俱增,国内IT企业明显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样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仅很难消除,也许还会更加激烈,除了因为资金方面不足外,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技不如人”。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2/3的软件是外国产品,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更是约90%为国外产品。另外,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的防火墙、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服务器、调制解调器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产品,绝大部分TCP/IP协议、微机芯片都是INTEL系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基本没有。

金山公司的WPS办公软件曾经是国内最成熟的办公软件产品,其辉煌时期甚至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国人心中,金山是肩扛民族软件产业振兴大旗的排头兵。可如今这个数字降为5%了,而巨无霸微软的Office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确是90%,这两个数字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差竞如此悬殊。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工商电子政务网站”(红盾信息网)为依托,面向社会、公众、企业开展服务。一方面是使机关内部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快全方位办公自动化的步伐,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

一、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

具体来说,应从内部政务网络和外部政务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1.内部政务网络建设。  

以几个软件为开发平台,集日常办公、决策支持、事务处理、信息查询、多媒体应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简化操作使用,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高效、灵活处理办公事务的应用工具。

该软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收文处理———收文登记、拟办、传阅、转办、反馈;发文处理———拟稿、审核、会签、签发、编号、主题词、上传;信息处理———信息采集、工商新闻及动态的编辑、审批、上报下发;会议处理———会议登记、会议文件、会议审批、会议通知;活动处理———活动登记、安排、审批、领导日程;档案管理———档案文件、案卷、销毁、借阅;信访管理———群众来信、来访、信访流转、批示处理;议案管理———督办流程、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议案流转;领导批示———批示登记、批示处理、批示流转;个人事务———个人文档、收发文流程、名片管理;电子信箱———收件、发件、工作日志、回执;公共服务———电话号码簿、天气预报、公告版;系统维护———人员设置、权限设置、编码等。

2.外部政务网络建设。

以高速光纤接入和大型服务器为主要设备,建立和完善省、地、市(县)三级网络与红盾信息网主页。内容主要包括:

——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系统。建立法律、法规、政策数据库,向社会、向广大企业进行法律宣传与咨询服务,同时方便工商干部查阅和调用。

——政务公示和社会监督系统。政务公示主要是对局党组成员名单及职责、内设各部门的职责、行政管理内容及依据公示,对需要办理审批事项的程序、内容、条件和审批时限、办理结果公示,对行政管理和执法服务要求、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以规范网上办公行为,提高透明度;社会监督主要是包括接受公众对工商干部不良执法行为、不作为行为、腐败行为的监督与举报。

——共享资源数据库。以企业登记管理数据为中心,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部门所拥有的信用数据、市场经营中违法违规数据等可共享资源输入各种数据库,与本地各执法部门及上级局联网查询,资源共享,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网上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广告备案等内容。

——公告及警示系统。主要是建立对企业信用情况的登记和发布(红黑榜)、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对“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公告及工商机构设置、工商新闻的公告等。

——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系统。在网上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实现联网联动,提高快速反应和解决消费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二、政务信息化平台所应具备的功能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有针对公共管理的整体目标选择,而且还需突出政务信息化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要确立一种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原则,使政务信息化平台具备以下三种功能:

1.办公自动化功能。

这样,可以改变过去一份文件传阅要个把月才能回到办公室的效率低下现状,消除手抄材料上报的现象,取消打字人员和内部传真电话、文件夹,对非密级文件一律实行网上传输。

2.畅通内外信息渠道的功能。

一是建立健全各基层单位的局域网,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审批连线作业等功能。二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工商系统的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3.方便监督检查的功能。

通过信息化建设,局党组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检查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干部工作实绩、执法办案、企业个体登记、年检及工作动态等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量差旅费、下乡补助、车辆维护等办公经费。

更多的泛普OA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介绍,请随时关注泛普OA软件网站 https://www.meifun.com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