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进销存对不上账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儿。其实啊,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库存数量和账面上的对不上,或者进货、销售的金额跟账目记录有出入。
库存数量不符:仓库实际的货物数量和账面上记录的不一样。举个例子,小王是一家小超市的老板,盘库的时候发现饮料的实际数量比账面上少了 20 箱。这可能是因为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损坏了,没及时记录;也有可能是员工私自拿出去用了,却没有做相应的出库登记。
金额差异:进货和销售的金额与账目记录不一致。比如小张的服装店,在核算的时候发现某一批次衣服的进货金额和发票上的对不上。这可能是因为在录入数据的时候输错了,或者供应商给的折扣没有正确记录。
在开始核查之前,得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这样能让核查过程更顺利。
收集资料:把所有和进销存相关的资料都收集起来,像进货发票、销售凭证、库存盘点表、出入库单据等等。比如小李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他得把每个月的进货单、销售小票都整理好,这些都是核查的重要依据。
确定核查范围和时间:明确要核查的时间段和具体的业务范围。是核查一个月的进销存,还是一个季度的呢?是所有的商品都核查,还是只针对某几类商品?比如小赵的文具店,他打算先核查最近一个月笔类商品的进销存情况。
组建核查小组:如果企业规模比较大,一个人核查可能忙不过来,这时候就需要组建一个核查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包括仓库管理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等。他们各自熟悉不同的业务环节,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核查。
进货环节是进销存的起点,很多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所以得仔细核查。
核对进货发票:把进货发票和账目记录进行比对,看看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一致。比如老陈的食品厂,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财务人员要认真核对发票上的信息和自己账面上记录的是否相符。如果发现发票上的数量比账面记录多了 10 箱,就得进一步查找原因,是不是入库的时候少登记了。
检查入库单据:入库单据是货物进入仓库的凭证,要检查入库单据的填写是否规范,有没有遗漏或者错误。比如仓库管理员在填写入库单据时,把商品的型号写错了,这就可能导致账实不符。还要核对入库单据和进货发票是否一致。
审查供应商信息:有时候问题可能出在供应商那里。要查看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质量、价格等方面。比如一家餐厅发现某一种蔬菜的进货价格比平时高了很多,经过调查发现是供应商调整了价格,但是没有及时通知。这时候就需要和供应商沟通,确认价格调整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使用建米软件,它可以帮助企业记录供应商的详细信息,方便随时查询和核对,还能提醒企业及时和供应商沟通价格、交货期等重要信息,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进销存账目问题。
销售环节也容易出现问题,毕竟涉及到货物的流出和资金的流入。
核对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包括销售发票、销售小票等,要和账目记录进行核对。看看销售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一致。比如一家手机店,销售人员在开具销售发票时,把手机的型号写错了,这就会导致账目和实际销售情况不符。
检查出库单据:出库单据是货物离开仓库的凭证,要检查出库单据的填写是否准确,有没有漏填或者错填的情况。要核对出库单据和销售凭证是否一致。比如仓库管理员在发货时,多发出了 5 部手机,但是出库单据上没有相应的记录,这就会造成库存数量和账目不符。
分析销售数据:通过分析销售数据,看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比如某个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销售量突然大幅增加或者减少,这可能是因为促销活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但也有可能是销售数据记录错误。举个例子,一家玩具店在某个月的销售额比平时高出很多,经过分析发现是因为举办了一场促销活动,但是在记录销售数据时,把部分赠品也计入了销售额,这就导致了数据不准确。
库存环节是连接进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地方。
实地盘点库存: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到仓库去实际清点货物的数量、型号、规格等。比如一家家具厂,要对仓库里的各种家具进行逐一盘点。在盘点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把实际盘点的结果和账目记录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实际数量比账面数量少了,就要查找原因,是不是货物被损坏、丢失或者被挪用了。
检查库存管理流程:看看库存管理流程是否合理,有没有漏洞。比如仓库的货物摆放是否整齐,是否便于清点和管理;货物的出入库是否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库存的盘点周期是否合理等。如果一家仓库的货物摆放杂乱无章,就容易导致盘点不准确,从而影响账目和实际库存的一致性。
分析库存差异原因:根据实地盘点的结果和账目记录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货物的自然损耗、盘点误差、人为失误等。比如一家水果店,水果有一定的自然损耗率,如果在核算库存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账实不符。对于不同的原因,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除了对实际的进销存业务进行核查,数据和账务处理也不能忽视。
检查数据录入准确性:数据录入人员在录入数据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比如把数字输错、小数点位置点错等。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仔细核对,特别是一些关键数据,如进货金额、销售数量等。比如一家书店的财务人员在录入图书的进货金额时,把 1000 元录成了 100 元,这就会导致账目和实际情况不符。
审查账务处理方法:看看企业的账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计算库存成本时,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还是其他方法。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库存成本和利润的计算结果不同。如果账务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也会影响进销存账目的准确性。
核对账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进销存涉及到多个账目,如库存账、进货账、销售账等,要核对这些账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比如库存账的减少应该和销售账的增加相对应,如果不对应,就说明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候可以借助建米软件,它可以自动核对这些账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及时提醒,大大提高了核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核查完进销存账目后,还得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并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解决发现的问题:对于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比如如果是数据录入错误,要及时更正;如果是库存管理流程有漏洞,要及时完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建立定期核查制度:为了避免进销存账目再次出现对不上的情况,要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可以每个月、每个季度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可靠。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企业运营的主体,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进销存账目的准确性。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熟悉进货、销售、库存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比如对仓库管理员进行盘点技巧的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方法的培训等。
以上就是关于进销存对不上账怎么核查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的进销存管理更加规范、准确。
我听说很多做进销存管理的朋友都遇到过账实不符的情况,我就想知道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来详细说说可能的原因。
1. 人为操作失误
在日常的进销存操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比如录入数据时输错数字、记错商品名称等,就会造成账实不符。像仓库管理员发货时多拿了几件商品,而系统里没及时更新,这就会导致库存数量对不上。
2. 货物损坏丢失
货物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坏、丢失的情况。比如仓库遭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部分货物被损毁,但账目上还没做相应处理;或者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丢失了,却没有及时登记。
3. 验收环节不严格
在进货验收时,如果没有仔细核对货物的数量、规格、质量等,就可能导致实际入库的货物与单据不符。比如供应商送来的货物实际数量比单据上少,但验收人员没发现,就会造成库存数据不准确。
4. 系统故障
进销存管理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错误或无法正常更新。比如系统突然崩溃,重新启动后部分数据没了,或者数据更新不及时,使得账面上的库存与实际不符。建米软件在系统稳定性方面表现不错,能有效减少因系统故障导致的账实不符问题。
朋友说核查进销存账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提前准备好各种资料。我就很好奇到底要准备些啥呢。
1. 出入库单据
包括进货单、出货单、退货单等,这些单据详细记录了货物的进出情况,是核查账目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单据上的数量、时间、商品名称等信息,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出入。
2. 库存盘点表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得到的盘点表,能反映实际库存数量。将盘点表与账目上的库存数据进行对比,就能找出差异。
3. 销售记录
销售记录包含了商品的销售数量、销售时间、客户信息等,有助于了解商品的销售去向和销售情况,从而判断账目是否准确。
4. 供应商和客户的对账单
与供应商和客户核对账目时,他们提供的对账单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双方记录的交易金额、数量等是否一致,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米软件可以方便地生成这些资料,提高核查效率。
资料名称 | 作用 | 获取方式 |
出入库单据 | 记录货物进出情况 | 仓库管理人员提供 |
库存盘点表 | 反映实际库存数量 | 定期盘点后生成 |
销售记录 | 了解商品销售情况 | 销售部门提供 |
假如你遇到进销存账对不上的情况,肯定想知道有啥好的核查方法。我听说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呢。
1. 账账核对法
将进销存的总账与明细账进行核对,看看两者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比如总账上显示某商品的库存金额是 10000 元,而明细账上是 9000 元,那就得仔细检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 账实核对法
直接对实际库存进行盘点,然后与账目上的库存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采用实地盘点、抽样盘点等方式。比如对仓库里的商品逐一清点数量,再和系统里的库存数量对比,找出差异。
3. 重点抽查法
对于一些价值高、数量大或者容易出现问题的商品进行重点核查。比如对于贵重的电子产品,要仔细核对其出入库记录和库存数量。
4. 数据分析法
通过分析进销存数据的变化趋势,找出异常情况。比如某个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进货量突然增加,但销售量却没有相应增长,就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建米软件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账目核查。
核查方法 | 适用情况 | 优点 |
账账核对法 | 总账与明细账数据不一致时 | 能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
账实核对法 | 怀疑库存数据不准确时 | 最直接准确 |
重点抽查法 | 对部分商品重点关注时 | 节省时间和精力 |
我想知道很多人发现进销存账目对不上后都很着急,不知道该咋办。下面就来聊聊处理办法。
1. 重新核查数据
先别着急下结论,再次仔细核对相关数据,包括出入库单据、库存盘点表等,看看是不是之前核查时出现了遗漏或错误。
2. 查找差异原因
根据重新核查的数据,分析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人为失误、货物损坏还是其他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3. 调整账目
根据找到的原因,对账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是人为录入错误,就及时更正数据;如果是货物损坏,要进行报损处理。
4.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要完善进销存管理制度。比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准确性;建立更严格的验收和盘点制度等。建米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