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系统是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工程,与企业的生产计划排程、设备协作、资源调度和管理、生产流程等有着密切关联,若企业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并在更深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判断,则不利于智能化改造。那智能制造时代,应用ME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有哪些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应用ME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有哪些目标?
1、生产执行系统项目实施,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最终达到企业整体水平的最优化,使从计划、生产、调度、资源分配等管理更加科学、准确。
2、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与敏捷、精确制造,最终与业务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全厂供应链的快速反应。
3、实现工厂自动化连续化均衡生产。
4、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产交货期的准确预估,最终与业务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对客户的产品交货期的准确预估。
5、实现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6、实现生产过程产量、消耗、质量、设备状况、产品跟踪和技术性分析等的全面动态可视和可控。
7、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事务处理功能以及统计分析功能。
8、建立预警指标,提供预警功能(包括设备、质量、物流等);提供调度方案供调度人员决策。
二、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生产实时指挥调度
以全厂数据采集为基础,建立一个集成统一的生产指挥调度平台,有机集成卷包、制丝、动能、物流等相对独立的生产环节,提高各系统各部门间协调指挥的能力,使生产过程数字化、透明化;建立预警指标,提供预警功能(包括设备、质量、物流等),提高异常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运用先进的高级排产算法进行生产优化排产,实现精益化生产,体现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与敏捷制造的能力,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可控性;有效支撑"敏捷制造、按单生产"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交货期的准确预估;快速响应和处理紧急插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全程设备管理
强化和规范设备基础管理,按照ISO9000的要求,实现设备基础管理(点检、保养、维修、润滑、计量等)的程序化、电算化;通过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和故障隐患维护情况,不断完善设备维保项目和周期,逐步建立一套良好的设备预防维修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维修,提高设备的保障能力;通过对员工工作记录的统计分析,加强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员工管理考评的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故障维修管理,逐步建立一套能指导设备维修的维修经验支持系统,加快故障抢修的速度,减少维修时间,提高维保技能;通过对各种设备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设备效率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具体原因找出提高设备效率的途径,不断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3、全面质量管理
通过对标准的参数化、程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质量标准体系,为生产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
版权说明:
1、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建米软件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立即删除;联系电话:400-8352-114
2、文章版权:原文来自海客宝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